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清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微循环障碍疗效。方法 2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中西医治疗组予中药清法,药物组成: 穿心莲、蚤休、垂盆草、川乌、三七、冰片,100ml/袋,每次1袋,2次/d;西医对照组予西洛他唑100mg,1次/d,口服,且均行血生化、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二组的变化。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BMI、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TG、BUN、Cr、UA、FPG、2hPG、MA、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UA、FPG、MA、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BUN、Cr、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依据“脱疽”诊治疗效标准和糖尿病足坏疽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的治疗结果,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清法通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液流变学,进而改善患者微循环障碍,促进伤口愈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进食困难现状,并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微型进食观察表-Ⅱ(MEOF-Ⅱ)、微营养评价简表(MNA-SF)对上海市6家医院38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进食困难的发生率为69.1%,对卒中后进食困难影响最大的维度是摄入能力,其次为精力和食欲、吞咽能力。进食困难患者与非进食困难患者间的营养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1);营养正常者与营养不良风险者、营养不良者间的营养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A-SF得分与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小腿围(CC)、上臂肌围(AMC)、白蛋白呈低度相关;脑卒中后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患者进食困难发生率高,吞咽不是影响卒中患者进食困难的唯一影响因素,造成进食困难的因素存在多元化的特点且在卒中的不同时期均有可能发生进食困难及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MIT)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后上肢功能恢复潜在的脑重塑机制。 方法 选择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MIT,每周5次,每次约30 min,共4周,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40 min,共4周。另选取10例年龄和性别与MIT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MRI检查,统计患侧初级运动区(M1)与全脑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计算M1和初级感觉区(S1)的偏侧化指数(LI)。 结果 干预后,MIT组FMA-UE评分从[(23.3±14.9)分]升高到[(33.6±13.6)分],MBI从[(58.0±15.5)分]升高到[(72.5±1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T组患者患侧M1与健侧MI、健侧S1、健侧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患侧M1与患侧旁中央小叶、患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也增强。MIT组干预前脑卒中患者的LI在M1、S1两区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干预前LIM1为0.43,LIS1为0.37,健康对照组接近于0),干预后LIM1和LIS1均有所降低,并趋向于健康人数值(干预后LIM1为0.22,干预后LIS1为0.34),LIM1显著下降(P<0.05),LIS1未显著下降(P>0.05)。 结论 MIT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经过4周干预后患者患侧M1和健侧M1的功能连接被显著修复,和双侧多个非初级运动脑区的功能连接也增加,逐步恢复了双侧初级运动区功能连接的对称性,这些可能是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脑重塑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扶正固元法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患者分别纳入至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扶正固元方,2W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疗效分级评定以及中医症状记分和综合疗效指数与缺血性中风发病相关因素相关性的判定。结果与对照组2W后、3m后分别进行比较,干预组NIHSS评分与MRS降低、Barthel指数与中医症状记分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疗效评定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干预组较对照组显愈率与有效率显著提高(P〈O.01);且经统计分析,疗效指数与年龄、伴发病积分、既往史积分呈负相关,与病程、中医证候疗效指数无相关性关系。结论扶正固元方具有能够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临床疗效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炎症性肠病专业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切实提高炎症性肠病专业护士循证护理能力,为后期开展证据转化项目夯实基础。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月选取上海市11家三甲医院,在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病区工作的207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循证护理能力总均分为(51.03±25.67)分,情境评估及应用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2.47±1.08)分,证据整合能力维度得分最低,为(1.91±1.2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学历、现任职务、有无科研经历等因素对炎症性肠病专业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有影响(P0.05)。其中,是否参加过循证护理实践活动,工作中是否尝试过循证护理实践进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是炎症性肠病专业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专业护士循证护理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运动想象(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 招募1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MIT组,对其进行4周MIT治疗,每周治疗5 d,每天治疗30 min,并同时辅以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本研究同期招募28例年龄、性别与MIT组匹配的健康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并对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经治疗后其损伤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与全脑间有效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MIT组患者FMA-UE评分由 (18.4±12.0)分提升至(33.4±15.4)分,MBI评分由(58.6±14.7)分提升至(78.2±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T组患者有效连接模式明显异于健康对照组,其损伤侧M1到双侧前额叶的有效连接异常增强,从损伤对侧M1、顶下小叶和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则明显减弱。治疗后,MIT组有效连接模式趋近于健康对照组,且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丘脑和梭状回等与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显著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损伤侧M1到损伤对侧小脑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01,P=0.023),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38,P=0.015)。 结论 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可能与有效连接模式重塑有关,如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对侧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增强,而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代偿效应解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维生素B1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相关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科诊断的COPD稳定期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尿液中维生素B1的含量;使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试抑郁焦虑程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内经(RVD)、右心室内经(RAD)、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液、尿液中TD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稳定期患者抑郁分数为(56.3±30.5)分,61例(48.8%)有抑郁情绪,对照组抑郁分数为(41.7±22.3)分,15例(20.8%)有抑郁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焦虑分数为(65.3±25.1)分,67例(53.6%)有焦虑情绪,对照组焦虑分数为(53.7±24.6)分,19例(26.4%)有焦虑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按抑郁焦虑程度进行分组,发现抑郁焦虑程度越重,血液、尿液中维生素B1含量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液TDP含量、尿液TDP含量与右心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维生素B1缺乏普遍而且严重,COPD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维生素B1缺乏有关。因此,给COPD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可能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健康成人上肢远端肌力的重测信度。方法采用上海理工大学和华山医院康复科合作研发的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30 名健康成人进行测试,由1 名评估者分别对受试者双侧屈腕肌群、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指伸肌、伸腕肌群进行肌力测试,并测定每组肌群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最大单次做功量、最大单次做功量体重比、平均力矩、平均功率各项参数。测试共进行2 次,分别在第1 天和1 周后进行。结果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健康成人的指浅屈肌峰力矩(ICC: 0.814~0.870)、指深屈肌峰力矩(ICC: 0.811~0.848)、屈腕肌群峰力矩(ICC: 0.871~0.808)、伸腕肌群的峰力矩(ICC: 0.778~0.873)有好的重测信度;对健康成人的指伸肌峰力矩有中等至好的重测信度(ICC: 0.302~0.803)。此外,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健康成人的各项肌群的平均功率有中等至好的重测信度。结论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在健康成人上肢远端肌力观测指标中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 with cycled phases,3D-FIESTA-C)序列和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成像(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IDEAL)序列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前MRI 3D-FIESTA-C及IDEAL序列检查后,再行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结臂丛神经损伤的MRI特征,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术前MRI 3D-FIESTA-C联合IDEAL序列检查在诊断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结果:12例患者术后证实共有39条节前神经损伤,3D-FIESTA-C序列显示出38条,其中31条神经根影像提示消失或离断,7条神经根丝减少、迂曲,无法连续追踪至椎间孔,同时可伴有神经根袖变钝、脊膜囊肿形成、硬脊膜增厚及脊髓形态信号异常改变。术前MRI 3D-FIESTA-C序列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8.3%。31例120条节后损伤中共12例45条节后神经断裂,其中7条伴纤维瘤形成,IDEAL序列显示42条节后神经根断裂,其他损伤表现为神经增粗,扭曲,走行僵直,周围结构水肿紊乱等。术前IDEAL序列诊断臂丛节后损伤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1%。结论:MRI 3D-FIESTA-C联合IDEAL序列检查可清晰显示节前及节后臂丛神经损伤情况,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延续护理在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态度、母乳喂养质量、纯母乳喂养总时间、产后抑郁情况。结果:两组产妇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P < 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